原料上漲火熱,但是下游需求卻始終疲軟。
“金三銀四”開幕之際,東莞及杭州、織里部分紡織貿易中心又因疫情陷入封停狀態(tài)。東莞大朗羊毛交易中心關閉、杭州四季青服裝街區(qū)關閉、織里童裝市場關閉。加之國內疫情的多點發(fā)酵,多地紡織貿易中心暫時關閉,導致了國內紡織市場需求持續(xù)萎縮,恢復期后延。
原料報價“明平暗降”、下游補庫一推再推
紡織原料價格連續(xù)上調,但是下游“買漲”心態(tài)并沒有表現出來,市場觀望情緒愈加濃厚,下游補庫熱情低迷,紡織市場現貨銷售仍較緩慢,庫存壘高,目前江浙地區(qū)坯布庫存在33.2天左右。
據江浙、廣東等地部分織布企業(yè)、貿易商反饋,3月上旬以來全棉面料、全棉坯布的市場價格呈現小幅回落,對棉紗補庫存也調整為剛需采購、隨用隨買,盡可能降低原料、成品占壓流動資金,終端消費壓力向棉紗、棉花反向傳遞。而河南、山東等地中小棉紡廠棉紗詢價、走貨也不順暢,累庫現象越來越明顯,部分紗廠報價“明平暗降”-——對老客戶、大單采取擴大讓利幅度、提高議價空間等操作。
河南某中型紡企表示,春節(jié)后該公司的考慮到40S及以上高支紗接單低于預期,紡紗利潤持續(xù)被壓縮甚至產生虧損,再加上運營資金偏緊,因此棉花原料采購由2021/22年度新疆棉、港口清關美棉/巴西棉調整為國儲新疆商品棉、黃河流域高品質高指標地產棉及港口中低品質外棉,拳頭產品也從高配包漂40S調整為高配包漂32S,并且適當擴大了T/C 65/32 32S、T/C 65/35 45S紗的生產和接單,降成本、提效益、保利潤成為當務之急。該公司反映,近一周來,廣東、浙江、福建等市場C32高配、C40S高配紗需求有所轉暖,客戶以短單、急單為主。
從調查來看,由于原油、天然氣、化工、重金屬、農產品等等大宗商品期貨漲聲此起彼伏,再加上近日國內疫情呈現多點開花、快速蔓延的趨勢,各地區(qū)紛紛升級疫情防控措施及內外銷紡織品、服裝新單景氣度不高,因此部分紡織企業(yè)信心較春節(jié)前的躊躇滿志明顯回落,原料補庫則一推再推。
江蘇某出口公司表示,由于俄烏戰(zhàn)爭對全球經濟、運輸、貿易等的沖擊逐漸加大,中美第二階段貿易協(xié)議尚未展開磋商及USTR發(fā)布年度貿易政策報告稱正在重新調整對中國的貿易政策,研究所有現有的工具和可能的新工具對抗中國,再加上海運費再次上漲等不確定因素,中國企業(yè)接出口單也很謹慎。
杭州四季青除新杭派外服裝市場正有序恢復:
商戶憑綠碼和三次核酸陰性證明可入場
3月12日上午,杭州市上城區(qū)調整封控區(qū)、管控區(qū)、防范區(qū)范圍,原防范區(qū)除新杭派休閑服飾城外的區(qū)域恢復常態(tài)化疫情防控。這就意味著除新杭派服裝市場以外的市場,可以恢復開放了。
疫情致終端服裝零售遇阻礙
面臨訂單取消或推遲風險
而從下游紡織市場來看,目前疫情受限的幾個終端服裝零售的主要紡織市場,對上半年面料訂單的下達或再遇阻礙,小編覺得主要影響有3點:
一是:春裝銷售的窗口期縮短,很難存在追單的情況,這就導致部分批發(fā)商春季服裝或因此積壓。
二是:夏季服裝的訂單也需要進一步觀察,由于庫存擠占資金流的問題,批發(fā)商不敢大量備貨,很難出現爆發(fā)式的面料訂單增長。
三是:有部分春節(jié)訂單面臨臨時取消的可能,由此對生產端帶來的影響較大。
不過,因紡織利潤進一步壓縮,紡織業(yè)對原料的采購維持隨買隨用模式,工業(yè)庫存降低至相對低位。而近期終端服裝產業(yè)在召開春季訂貨會,海外消費雖見頂,但是仍有持續(xù)下單補庫動力,“金三銀四”行情有望緩慢開啟,屆時或引致一輪補庫行情,短期對紡織原料價格形成支撐。
大家知道疫情常態(tài)化,一切都在考驗我們面對困難的能力,但我們相信此次一定能得到快速的抑制。但這幾年的紡織服裝人實在太難了,各種情況層出不窮。這種情況下,只能說一聲:“服裝人,挺住了!